top of page

表達藝術治療、心理學與你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Psychology & You!

透過藝術探索內心世界

表達藝術治療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指透過多元藝術經驗,如視覺藝術、音樂、身體動作/ 舞蹈、戲劇、故事、文字創作等,表達及抒發內在的經歷、 情緒及想法,達致健康、療癒、個人成長的目的。

相對美術課觀察的對象是外在世界,表達藝術治療觀察的對象是作者內心,因此創作的意義由創作者賦予,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沒有畫得好與不好,對與錯之分。通常完成創作後都有分享的環節,旨在加深創作的意義,以及助創作者連繫思想和情感。

不同藝術素材的心理效果

基於不同藝術的特性,它們各具不同的心理效果。一些促進情感活動的藝術素材如乾粉彩、水彩、木顏色、水筆、黏土、大自然素材等;一些促進思考活動的藝術素材就如鉛筆、剪紙、摺紙、拼貼等。人會因著自身個性、身心狀態、年齡和本身工作等偏好某些藝術素材,而我們亦可透過主動去運用某種素材去達致某些心理效果,如孩子偏好鮮色高能量的水筆、蠟筆,長者偏好輕柔細膩的木顏色;水彩可流動的特質有助抒發情緒,黏土柔軟可變的特質給人安心、舒緩的感覺。

Art Supply

顏色與圖象

顏色表達情緒,圖象往往流露情緒背後的原因,因此了解對顏色和圖象的感受和聯想對於我們了解一幅作品的意義有很大幫助。

 

人會因著社會和文化的學習對顏色和圖象抱有一些相似的印象/ 意義 (普遍意義),亦會因個人成長背景和經歷對顏色和圖象​產生獨特的連結和意義。

 

在學習顏色與圖象普遍的意義之外,大家不妨試試製作一張專屬自己的顏色及圖象感受/ 聯想表 :) 

表達藝術治療與輔導心理

文獻研究指出,「藝術」(非語言表達) 與傳統心理治療的「語言對話」(語言表達) 互相結合使用會提供一個全面、多元、愉悅而有效的治療方式 (Riley, 2001)。

 

藝術治療應用於個人及小組心理輔導層面皆可,其中小組藝術治療有助建立互相支持及鼓勵的群組,降低個人被困於本身煩惱的孤立無助感,並為組員帶來新觀點和希望 (Malchiodi,2007)。

 

對於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對象,如有特別學習需要 (SEN)的學生及長者,藝術更讓他們找到抒發感受和思想的出路。

音樂與心靈 

音樂治療 (Music Therapy) 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在臨床音樂即興裏,治療師會因應client 狀況,挑選適合受助者的樂器,在不批評的氛圍下一同即興奏樂,鼓勵和協助client 在音樂裏釋放感受 。

隨後治療師會跟client 跟討論感受、反思音樂何以連繫個人生活上的心理困惑,並從音樂發掘一些個人重要訊息,找出默默守候自己的個人資源 ˚*•̩̩͙✩•̩̩͙*˚*

例子:即興奏樂與關係處理

在 [ 音樂即興奏樂 ],受助者以 [ 非言語 ] 方式,透過樂器來演繹自己跟他人的關係或感覺, 如一位受助者以輕聲敲擊的形式來演奏外型較大和聲音厚實的非洲鼓,這讓她反思關係表面看似能被依靠、看似強大,內心卻感到遜色。

有時候,受助者從中會對自己有更深入了解,更關愛自己,漸漸找到適合自己和對方的方法去溝通。

有危便有機,考驗中必有方法讓我們做得更好 ♡

祝願大家能夠從自己的即興音樂中取得一些啟發,得到更大的力量♬

從樂器互動,了解小朋友的關係建立模式

走進治療室,在眾多敲擊樂器之中,非洲鼓的大小較為突出它的大小也許至少有小朋友身軀的一半!.眼見這麼大的一個鼓,有些小朋友或會感到興奮,上前立刻大大聲拍打非洲鼓;有些小朋友初時或會猶豫上前接觸非洲鼓,會先觀望一下,慢慢走近,嘗試觸摸它,感到安全了,便會拍鼓;或是用自己的方式與鼓建立關係,例如是抱抱非洲鼓,或把它倒在地上滾動等等。.如是者,小朋友運用各種各樣的個人方式跟非洲鼓建立關係(同時亦跟治療師建立關係)♡

 

每個小朋友的方式也不一樣,擁有着個人創意和思維。他們與樂器互動的方式正是值得我們觀察,因為那或許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提升社交是音樂治療中重要的一環,音樂治療除了透過音樂主導的活動去協助小朋友加強社交,另外亦會從小朋友跟樂器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和協助他們提升社交溝通。

Quotes

"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 Surround yourself with loving, nurturing people. Fall in love with your art and find yourself ♡ Music is the great communicator" --Clenn Hughes

​兼容性高的音樂遊戲

對於孩子來說,「遊戲」一詞總是令他們充滿期待。

.

回想小時候,哪些遊戲又令你著迷呢?

法國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觀察孩子遊戲,整理歸納出4大類型:

1. 練習遊戲:重覆性動作,如讓小汽車跑動

2. 象徵/ 戲劇遊戲:想象自己是一個虛構角色 (如公主) 或扮演一個實際的角色 (如職業)

3. 建構遊戲:操控物件來建造東西 (如積木)

4. 規範遊戲:包含規則的遊戲 ,規則可以是孩子逐步建立或遵循已建立的遊戲規則 (如猜包剪泵)

.

研究顯示,儘管孩子能同時玩四種遊戲,成人通常只會行規範遊戲!

這某程度解釋了我們參與孩子的自由遊戲時所產生的困難..我們認為「好玩」的(規範) 遊戲,能切合孩子的需要嗎?

.

音樂遊戲的兼容性高,能包含上述4類的遊戲形式,除了奏樂器,我們可以運用身體製造聲音,如唱歌、拍手、踏地、發聲、呼吸等等我們亦可以視那些獨特聲音為「音樂」,孩子可運用這些音樂小工具跟他人遊戲,從遊戲中提升表達個人情緒的能力、聆聽他人的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bottom of page